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激光治疗通常安全性较高,但可能出现暂时性皮肤红肿、色素沉着等副作用,具体反应与治疗类型及个体差异有关。
激光治疗利用特定波长的光能作用于目标组织,常用于脱毛、祛斑、嫩肤等美容项目或部分医疗操作。低能量非剥脱性激光治疗后,部分人群会出现轻微发红、灼热感,类似日晒反应,一般1-3天自行消退。治疗区域可能出现短暂干燥脱屑,通过加强保湿可缓解。深肤色人群进行高能量治疗时,存在短暂色素改变风险,表现为治疗区颜色加深或减淡,多数在3-6个月逐渐恢复。眼部治疗若防护不当可能造成视网膜损伤,需严格佩戴专用护目镜。
剥脱性点阵激光等创伤性治疗可能引发持续3-7天的肿胀,渗出黄色组织液属于正常愈合过程。术后护理不当可能继发感染,表现为红肿加重、脓性分泌物或发热,需及时就医。瘢痕体质者进行深度治疗存在增生性瘢痕形成风险。极少数对光敏感人群可能出现荨麻疹样过敏反应,表现为瘙痒性风团。某些特殊部位如甲状腺区、妊娠期腹部应避免高强度激光照射。
进行激光治疗前需全面评估皮肤类型、用药史及光敏性疾病,术后严格防晒并使用医用修复产品。出现持续疼痛、水疱、结痂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复诊,避免自行处理创面。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