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触电可能导致脑溢血,通常由电流直接损伤脑血管或引发血压骤升引起,可通过脱离电源、紧急就医、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康复治疗等方式处理。脑溢血可能与血管破裂、高血压、动脉瘤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触电后需立即切断电源或使用绝缘物体使患者脱离电流接触,避免持续损伤。检查患者呼吸和心跳,若出现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观察是否有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脑部损伤。
触电后出现脑溢血需立即送往医院急诊科,通过CT或MRI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途中保持患者平卧,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若确诊脑溢血,可能需神经外科会诊评估手术指征。
电流刺激可能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诱发脑溢血,需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等。同时监测血压波动,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脑灌注。对于原有高血压患者需调整长期用药方案。
脑溢血后伴随脑水肿可升高颅内压,需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片等脱水药物。严重时可能需行脑室引流或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瞳孔变化和意识状态,警惕脑疝形成。
度过急性期后需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可配合针灸、高压氧等辅助治疗。遗留认知障碍者可进行专业认知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头部影像评估恢复情况。
触电后脑溢血患者需长期监测神经系统后遗症,避免再次接触高危电源。饮食宜低盐低脂,控制基础血压和血糖。康复期可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促进神经修复。家属需学习基本护理技能,协助患者进行日常康复训练,定期随访评估恢复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