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死重要的分水岭区主要包括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交界区、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区以及小脑上动脉与小脑前下动脉交界区。这些区域因血流灌注薄弱易发生缺血性损伤,常见于低灌注或栓塞事件。
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供血交界区位于额顶叶上部,该区域缺血可导致对侧下肢为主的运动感觉障碍。低血压或颈内动脉狭窄时易发生分水岭梗死,表现为突发性轻偏瘫或认知功能下降。急性期需通过头颅CT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明确诊断,治疗需改善脑灌注并控制危险因素。
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区涵盖颞枕叶部分区域,缺血时可出现视野缺损或失认症。心源性栓塞或血管狭窄是常见诱因,需进行心电图和血管评估。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同时加强血压管理避免灌注不足。
小脑上动脉与前下动脉交界区缺血多表现为共济失调或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低灌注。此类梗死需与迷路病变鉴别,通过后循环血管成像确诊。治疗需维持脑干血流,必要时行血管内介入改善供血。
深部白质分水岭区位于穿支动脉终末吻合处,慢性低灌注可导致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多见于长期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头颅MRI显示半卵圆中心多发点状缺血灶。控制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为关键治疗措施。
基底节区与放射冠交界部位属于内部分水岭,梗死可表现为纯运动性轻偏瘫。该区域对血流动力学变化敏感,需排查大动脉狭窄或心源性栓塞。治疗需个体化选择血管再通或强化药物治疗方案。
分水岭区梗死患者应长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避免脱水或急剧降压。建议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改善循环功能,戒烟限酒以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定期神经科随访评估认知与运动功能,必要时进行康复训练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