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抽搐可能由低钙血症、癫痫、高热惊厥、脑外伤、脑炎等原因引起。抽搐是肌肉不自主收缩的表现,可能与神经系统异常、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低钙血症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手足抽搐。通常表现为腕足痉挛、口周麻木等症状。治疗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或口服碳酸钙D3片,同时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摄入。日常需监测血钙水平,避免过度利尿或维生素D缺乏。
癫痫发作时可能出现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常伴意识丧失。可能与脑部异常放电有关,需使用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等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舌咬伤。患者需规律服药,避免闪光刺激或睡眠不足等诱因。
儿童体温超过38.5℃时可能出现热性惊厥,表现为突发全身抽搐。需立即物理降温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发作期间应侧卧防止误吸,多数5分钟内自行缓解。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处理发热性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颅脑损伤后可能出现继发性癫痫样抽搐,与脑组织水肿或出血有关。急性期需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后期可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恢复情况。严重外伤后可能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预防发作。
病毒或细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时,可能出现发热伴抽搐。需通过腰椎穿刺明确病原体,使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或头孢曲松钠治疗。患者常伴头痛、呕吐等症状,重症需ICU监护。恢复期可配合康复训练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抽搐发作时应保持环境安全,移除周围危险物品,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或情绪激动。饮食注意补充钙、镁等矿物质,限制咖啡因摄入。有抽搐病史者应避免游泳、高空作业等高风险活动,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建议定期神经科随访,完善脑电图等检查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