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原因主要有脑水肿、脑脊液循环障碍、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脑血管疾病。
脑水肿是指脑组织内水分异常增多导致体积增大。脑水肿可能与颅脑外伤、脑缺血缺氧、中毒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配合呋塞米片利尿脱水。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术。
脑脊液循环障碍包括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吸收减少。可能与脑室系统梗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粘连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乳头水肿、步态不稳等症状。治疗可采用乙酰唑胺片减少脑脊液分泌,必要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内占位性病变包括脑肿瘤、脑脓肿等。肿瘤压迫或占位效应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通常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等症状。治疗需手术切除病变,配合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脑水肿。
脑血管疾病如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等。血肿占位或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颅内压增高,通常表现为突发偏瘫、失语等症状。治疗包括控制血压、使用甘露醇注射液脱水,必要时行血肿清除术。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头部外伤,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出现持续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改变体位。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摄入,保持大便通畅。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规范用药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