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梅毒TPPA阳性通常提示既往或现症梅毒螺旋体感染,可能由不安全性行为、母婴传播、血液接触等因素引起,可通过青霉素治疗、定期复查、性伴侣筛查等方式干预。
无保护性接触是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主要途径。TPPA抗体阳性表明曾暴露于病原体,即使无症状也需治疗。早期梅毒可能表现为硬下疳或皮疹,晚期可累及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推荐使用苄星青霉素注射液进行驱梅治疗,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片或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治疗期间应避免性行为直至医生确认无传染性。
妊娠期TPPA阳性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梅毒,表现为 Hutchinson 三联征或骨膜炎。孕妇确诊后需立即接受青霉素治疗,新生儿出生后应检测TPPA和RPR滴度。对于确诊患儿,需使用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进行规范治疗,并定期评估神经发育状况。
共用注射器或职业暴露可能导致梅毒传播。TPPA阳性者若合并HIV感染需延长疗程,推荐使用注射用苄星青霉素联合随访。此类患者可能出现血清固定现象,需持续监测RPR滴度变化,必要时重复治疗。
TPPA抗体可终身阳性,部分治愈者仅需定期观察。若RPR持续阴性且无临床症状,通常无须治疗。但合并免疫抑制时可能出现血清学复发,需复查脑脊液并考虑注射用青霉素G钠强化治疗。
自身免疫疾病或妊娠可能导致TPPA假阳性,需结合RPR和临床症状判断。建议完善FTA-ABS确认试验,排除红斑狼疮等干扰因素。确诊为假阳性者无须抗梅毒治疗,但需针对原发病干预。
确诊梅毒后应完成全程青霉素治疗并随访2-3年,每3-6个月复查RPR滴度直至转阴或维持低滴度。所有性伴侣均需同步检测和治疗,避免重复感染。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使用避孕套预防传播,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出现视力改变、听力下降等神经梅毒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