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下面三角区长小疙瘩可能与毛囊炎、皮脂腺囊肿、尖锐湿疣、湿疹、股癣等原因有关,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处理。
毛囊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红色丘疹伴疼痛。可能与局部潮湿、摩擦或清洁不足有关。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外涂,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日常需保持会阴干燥,避免抓挠。
皮脂腺囊肿因腺体堵塞形成,表现为皮下无痛性硬结。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红肿。较小囊肿无须处理,感染时可外涂红霉素软膏,必要时行囊肿切除术。避免挤压囊肿,穿着宽松棉质内衣。
尖锐湿疣由HPV病毒感染导致,呈菜花状赘生物。具有传染性,需避免性接触。临床常用冷冻治疗或咪喹莫特乳膏局部涂抹,顽固病例可能需光动力治疗。确诊后性伴侣应同步检查。
湿疹多与过敏或刺激有关,表现为瘙痒性丘疹或脱屑。应避免使用碱性洗剂,可短期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日常选择透气衣物,沐浴后及时涂抹保湿霜。
股癣由真菌感染引起,边缘清晰伴脱屑。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特比萘芬乳膏,严重时口服伊曲康唑胶囊。保持患处干燥,衣物需高温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
三角区皮肤敏感,出现疙瘩需避免自行挑破或滥用药物。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后拍干,选择无香料护肤品。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疙瘩持续增大、破溃或伴随发热,应立即至皮肤科就诊。性传播疾病相关症状需如实告知医生接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