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双手双脚疼痛可能由关节炎、周围神经病变、骨质疏松、痛风、纤维肌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关节炎是导致四肢疼痛的常见原因,可能与关节软骨退化、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尼特片等抗风湿药物,骨关节炎患者可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症状。日常需避免关节过度负重,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游泳。
糖尿病或维生素缺乏可能导致周围神经损伤,引发四肢远端对称性疼痛,常伴有麻木、刺痛感。确诊后需控制血糖或补充B族维生素,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硫辛酸胶囊等神经营养药物。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夜间可使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骨量减少会使骨骼承重能力下降,引发全身性疼痛,尤其好发于绝经后女性。除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吸收药物外,需保证每日钙摄入量,可通过牛奶、豆腐等食物补充。建议进行适度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避免摔倒等意外伤害。
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可导致突发性剧痛,常见于足部第一跖趾关节,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秋水仙碱片、非布司他片等药物。患者需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充足,发作期应抬高患肢减少活动。
这种慢性疼痛综合征以广泛性肌肉疼痛为特征,可能与中枢敏化有关,常伴随疲劳、睡眠障碍。治疗可采用普瑞巴林胶囊等药物,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建议建立规律作息,通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改善症状,避免寒冷刺激。
四肢持续疼痛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选择软底鞋减轻足部压力,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可尝试热敷或温水浴缓解肌肉紧张,但需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若疼痛影响日常活动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严重疾病。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