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肠癌的转移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结肠癌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结肠部位扩散至其他器官或组织的过程,常见转移部位有肝脏、肺部、腹膜、淋巴结和骨骼。转移途径主要包括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直接浸润和种植转移。

1、淋巴转移

结肠癌淋巴转移通常沿肠系膜血管旁淋巴结逐级扩散,首先累及结肠旁淋巴结,继而向中间组和中央组淋巴结发展。癌细胞可能阻塞淋巴管导致淋巴逆流,形成跳跃式转移。诊断时可通过增强CT或PET-CT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需结合淋巴结清扫和全身化疗。

2、血行转移

血行转移多发生在肿瘤浸润肠壁血管后,癌细胞经门静脉系统首先转移至肝脏,后期通过体循环转移至肺、脑等器官。肝转移灶常表现为多发结节,增强CT显示环形强化。针对局限性肝转移可采用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广泛转移则需系统化疗联合靶向治疗。

3、直接浸润

肿瘤突破肠壁浆膜层后可直接侵犯邻近器官,如侵犯膀胱可能引起血尿和排尿困难,侵犯子宫或阴道可导致异常阴道出血。术前MRI可准确评估浸润范围,治疗需多学科协作进行联合脏器切除,术后辅助放化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4、种植转移

癌细胞脱落至腹腔形成种植转移,常见于腹膜表面、大网膜和盆腔。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可协助诊断,典型表现为腹膜增厚伴粟粒样结节。治疗选择包括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新型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可抑制腹膜血管生成。

5、转移症状

不同转移部位临床表现各异:肝转移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和胆汁淤积,肺转移常见咳嗽和胸膜刺激征,骨转移易引发病理性骨折,脑转移多伴有头痛和神经功能障碍。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转移灶。

结肠癌转移患者的日常护理需注意维持营养均衡,建议采用高蛋白、高热量、低渣饮食,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或病友互助小组缓解焦虑情绪。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影像学检查,出现新发疼痛、消瘦或消化道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注意口腔清洁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