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脚面肿疼可能与外伤、痛风、静脉功能不全、感染、关节炎等原因有关。脚面肿疼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脚面受到外力撞击、扭伤或挤压可能导致软组织损伤或骨折,引起肿疼。常见于运动损伤或意外跌倒,表现为局部淤青、肿胀、压痛明显。轻度损伤可通过冰敷、抬高患肢缓解,严重外伤需进行X线检查排除骨折,必要时使用石膏固定。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跌打万花油等外用药物。
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可能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常累及脚面第一跖趾关节。典型表现为夜间突发剧烈疼痛、红肿发热,可能伴随皮肤发亮。痛风急性发作期需限制高嘌呤食物,遵医嘱使用秋水仙碱片、非布司他片等药物控制症状,慢性期需长期服用别嘌醇片降尿酸。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起脚面水肿伴胀痛。常见于久站久坐人群,表现为晨轻暮重的水肿,可能伴随皮肤色素沉着。建议穿戴医用弹力袜改善循环,避免长时间站立,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静脉活性药物。
脚面皮肤破损后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引发局部蜂窝织炎,表现为红肿热痛,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轻度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严重感染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或静脉注射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足部感染风险,出现伤口应及时消毒处理。
类风湿关节炎或骨关节炎可能累及足部小关节,引起脚面慢性肿疼伴晨僵。类风湿关节炎多为对称性关节肿胀,可能伴随全身乏力;骨关节炎常见于中老年人,活动后疼痛加重。需通过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明确诊断,治疗可选用塞来昔布胶囊、甲氨蝶呤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足部受压。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适量补充水分但避免过量摄入加重水肿。出现持续肿疼或伴随发热、皮肤发红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查足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