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的病因

朱明炜 主任医师

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主要由遗传因素导致,与基因突变引起的酶活性降低有关。该缺陷可能由G6PD基因突变、红细胞代谢异常、氧化应激损伤、药物或食物诱发溶血、感染等因素引起。

1、G6PD基因突变

G6P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突变会导致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结构异常或合成减少。男性半合子突变即可发病,女性杂合子可能表现为部分酶活性下降。基因检测可发现A-、地中海型等常见变异类型,突变后酶无法正常参与磷酸戊糖途径,导致NADPH生成不足。

2、红细胞代谢异常

缺陷状态下红细胞无法维持足够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使细胞膜易受氧化损伤。典型表现为进食蚕豆后突发血红蛋白尿,也可在感染时出现黄疸和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 Heinz小体,红细胞寿命缩短至20-30天。

3、氧化应激损伤

当接触磺胺类、抗疟药等氧化性药物时,缺陷红细胞更易发生膜脂质过氧化。临床可见急性血管内溶血,伴随寒战、腰痛及浓茶色尿。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损伤,需紧急输注G6PD正常红细胞。

4、药物或食物诱发

除伯氨喹、呋喃妥因等药物外,蚕豆中的蚕豆嘧啶葡糖苷等成分也可诱发溶血。婴幼儿可能出现新生儿黄疸,需蓝光治疗。患者应终身避免接触蚕豆制品和氧化性药物清单中的物质。

5、感染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时产生的氧自由基会加重红细胞破坏。常见于肺炎链球菌、伤寒杆菌感染期间,表现为发热后突发贫血加重。建议患者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以预防感染性溶血。

患者需建立个人禁忌清单,避免使用樟脑丸、维生素K3等日用品。建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就医时主动告知缺陷史。日常可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叶酸,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出现酱油色尿或乏力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检测血红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