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避孕药除避孕外还可用于调节月经周期、治疗痤疮、缓解痛经、降低卵巢癌风险及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为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调节内分泌实现多种治疗效果。
避孕药能帮助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尤其适用于月经不调或闭经患者。其激素成分可抑制卵巢排卵,使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更可控。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可减少出血量并缩短出血时间。使用期间可能出现乳房胀痛等轻微反应,通常1-3个月经周期后适应。
含抗雄激素成分的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可抑制皮脂腺过度分泌,改善中重度痤疮。这类药物通过降低游离睾酮水平减少毛囊角化异常,需持续使用3-6个月见效。治疗期间需配合防晒,避免与其他维A酸类药物同用。有血栓史或肝功能异常者禁用。
避孕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原发性痛经,可使60%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常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药物需在月经周期首日开始服用,连续21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痛经,长期使用可延缓病灶进展。胃肠道不适或情绪波动为常见不良反应。
持续服用避孕药5年以上可使卵巢癌发病概率下降50%,保护效应停药后仍可持续15年。其机制与抑制卵巢上皮细胞异常增殖有关。但35岁以上吸烟女性需评估血栓风险,必要时改用孕激素单体制剂如左炔诺孕酮片。
避孕药可纠正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症,恢复排卵功能。常用方案如炔雌醇屈螺酮片需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3个月后需复查肝功能和血脂,长期使用者每半年监测乳腺和宫颈状况。
使用避孕药进行非避孕治疗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剂型,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压、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避免与圣约翰草等肝酶诱导剂同服,漏服超过12小时需采取额外避孕措施。有乳腺癌家族史或偏头痛伴先兆症状者应谨慎评估获益风险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