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配角膜塑形镜前需完成视力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泪液分泌测试等五项核心检查。角膜塑形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需在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下验配,确保适配性和安全性。
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或电脑验光仪测定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明确屈光不正度数。检查需包括远视力和近视力评估,判断是否存在散光或老视等复合问题。近视患者需精确测量球镜、柱镜及轴位数据,为镜片设计提供依据。
采用角膜地形图仪扫描角膜表面曲率,获取超过8000个数据点的三维形态图。可检测角膜散光、偏心、不规则等异常,排除圆锥角膜等禁忌症。检查需在暗室进行,要求患者注视固视灯保持眼球稳定。
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内压,正常范围为10-21mmHg。眼压过高可能提示青光眼风险,需优先治疗原发病。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摄入大量液体,防止假性高压。
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结膜、前房等结构,排除活动性炎症、角膜瘢痕或干眼症。需重点评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正常值应大于2000个/mm²。检查时需配合医生指令转动眼球,确保全面观察。
采用Schirmer试纸或泪膜破裂时间测定评估泪液分泌量,正常Schirmer值大于10mm/5min。泪液质量差可能导致镜片偏位或角膜损伤,需先进行人工泪液治疗。检查前24小时应停用含防腐剂滴眼液。
完成检查后需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角膜塑形镜的矫正原理和护理要求。日常需保持镜片清洁,使用专用护理液浸泡,避免自来水冲洗。佩戴初期可能出现轻微异物感,若持续眼红、疼痛需立即复诊。定期每3-6个月复查角膜状态,确保长期佩戴安全性。未成年人应在家长监督下规范操作,睡眠佩戴时间建议控制在8-1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