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气肿怎么处理

4.72万次浏览

张海洲 副主任医师

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皮下气肿可通过观察等待、穿刺抽气、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皮下气肿可能与外伤、肺部疾病、医源性操作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捻发音、疼痛等症状。

1、观察等待

轻度皮下气肿若无明显不适或进行性加重,通常可自行吸收。建议减少局部活动,避免压迫患处,密切观察肿胀范围是否扩大。若伴随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

2、穿刺抽气

对于局限性的较大气肿,医生可能使用无菌针头穿刺排气。该操作需严格消毒,适用于张力性气肿导致皮肤紧绷或影响血液循环的情况。操作后需加压包扎防止气体再次积聚。

3、药物治疗

继发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或左氧氟沙星片。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但须排除气胸等禁忌证。

4、手术治疗

广泛性皮下气肿或合并气胸时,可能需胸腔闭式引流术或纵隔切开减压术。手术适用于气体压迫重要器官或持续漏气的病例,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和气体吸收情况。

5、病因治疗

若由肋骨骨折引起需固定胸廓,气管损伤需修补缝合,肺大疱破裂需行肺楔形切除术。针对原发疾病治疗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发生皮下气肿后应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屏气,保持排便通畅减少胸腔压力。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促进组织修复,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每日测量肿胀范围并记录,出现发绀、意识改变等缺氧表现时须急诊处理。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禁止自行穿刺或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