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情绪焦虑,怎么治疗

1.67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情绪焦虑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生理变化、心理创伤、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情绪焦虑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焦虑症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情绪焦虑,可能与基因表达和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这类人群通常需要长期关注心理健康,建议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焦虑药物。日常可通过正念冥想、规律运动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

2、环境压力

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或经济负担过重等环境因素可能导致持续焦虑状态。表现为心悸、失眠、易怒等症状。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负面思维模式,配合劳拉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药物短期缓解急性焦虑发作。建议建立健康社交圈,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3、生理变化

女性经期、孕期或更年期激素波动可能引发暂时性焦虑,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也会导致类似症状。建议检查甲状腺功能,确诊后可服用甲巯咪唑片控制甲亢,配合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缓解症状。

4、心理创伤

经历重大事故、亲人离世等创伤事件后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伴发的焦虑症状。表现为警觉性增高、噩梦频发等。需进行专业心理干预,可联合使用盐酸舍曲林片和奥沙西泮片治疗。建议家属陪伴支持,避免独处加重症状。

5、疾病因素

冠心病、慢性疼痛等躯体疾病可能继发焦虑症状,与疾病带来的不适感和预后担忧有关。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冠心病患者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改善心肌供血,配合黛力新片调节情绪。建议通过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缓解躯体化症状。

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改善焦虑症状,建议适量摄入富含色氨酸的香蕉、牛奶等食物帮助合成血清素。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能促进内啡肽分泌。建立固定作息时间,保证7-8小时睡眠。学习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技巧应对急性焦虑发作。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