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预激综合征可能由先天性心脏传导异常、心肌炎、心脏手术史、心肌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预激综合征属于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疾病,典型表现为突发心悸、心动过速,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或心力衰竭。
胚胎期心脏房室间异常传导通路未退化完全,导致电信号绕过房室结形成旁路。这类患者出生时即存在解剖结构异常,但可能成年后才出现症状。典型心电图显示delta波缩短和PR间期缩短,发作时可用普罗帕酮片或胺碘酮注射液控制心率,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刺激旁路传导。
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肌纤维化可能破坏正常传导系统,继发异常电通路形成。患者多有发热感染病史,急性期后出现持续心悸伴ST段改变。治疗需联合辅酶Q10胶囊营养心肌,阿昔洛韦片抗病毒,并限制钠盐摄入减轻心脏负荷。
心脏瓣膜置换或间隔缺损修补术可能损伤房室结周围组织,术后瘢痕形成异常传导路径。这类患者术后1-3年易发生阵发性室上速,动态心电图可见间歇性预激波。需长期服用盐酸美西律片维持窦性心律,必要时行三维标测引导下射频消融。
心肌异常增厚导致电传导紊乱,约20%患者合并预激综合征。超声显示室间隔厚度超过15毫米,运动后常出现头晕伴宽QRS波心动过速。治疗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禁忌使用洋地黄类以免加重旁路传导。
部分患者存在PRKAG2基因突变,表现为青少年期发病的家族性预激综合征。多伴有糖原贮积性心肌肥厚,基因检测可确诊。此类患者需终身随访,慎用钙通道阻滞剂,建议直系亲属进行心电图筛查。
预激综合征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避免摄入咖啡因及酒精等兴奋性物质,推荐低脂高纤维饮食控制体重。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最大心率的70%。每6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评估旁路传导活性,突发持续性心悸超过30分钟或伴意识障碍需立即急诊处理。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诱发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