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多动症可能对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交行为、情绪管理、家庭关系及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多动症儿童常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难以完成课堂任务或家庭作业。部分患儿可能伴随阅读障碍或书写困难,影响学业成绩。早期干预可通过行为训练结合教育支持改善,必要时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哌甲酯缓释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冲动行为易引发同伴冲突,过度活跃可能被误解为故意捣乱。患儿常因无法遵守游戏规则被孤立,长期可能形成自卑心理。社交技能训练和团体治疗有助于改善,家长需引导孩子理解社交边界。
情绪波动大且易怒是多动症典型表现,部分儿童会因挫败感出现攻击行为。持续的情绪失调可能发展为焦虑或抑郁,心理评估工具如Conners量表可辅助诊断。认知行为疗法配合托莫西汀胶囊等药物能有效调节情绪。
患儿的行为问题可能增加父母养育压力,引发家庭成员间矛盾。不当的管教方式会加剧症状,建议家长参加亲子培训课程学习正向引导技巧,建立规律的家庭作息制度。
未经干预的多动症可能延续至成年,影响职业选择和人际关系。成年患者可能出现物质滥用风险,但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神经反馈训练结合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等药物能促进脑功能发育。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生长发育评估,保持与学校的沟通协作。日常可通过增加Omega-3脂肪酸摄入、规律运动等方式辅助改善症状,避免食用含人工色素食品。若出现自伤或严重情绪障碍需立即就医,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专科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