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出汗多可能是气虚引起的,但也可能与湿热内蕴、阴虚火旺、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出汗多中医称为自汗或盗汗,需结合具体症状综合判断。
气虚型出汗多常表现为白天不自主出汗,活动后加重,伴有气短乏力、易感冒等症状。中医认为卫气不固导致腠理疏松,可遵医嘱服用玉屏风颗粒补气固表,或使用黄芪精口服液调理。日常可用浮小麦、大枣煎水代茶饮,避免过度劳累。
湿热体质者多见头面、手足心多汗,汗液黏腻,伴有口苦口臭、大便黏滞。可能与长期饮食肥甘厚味有关,可遵医嘱使用藿香正气软胶囊化湿和中,或龙胆泻肝丸清利湿热。建议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适当饮用薏仁赤小豆粥。
夜间盗汗为主,伴五心烦热、颧红咽干,多见于更年期或长期熬夜人群。阴虚导致虚火迫津外泄,可遵医嘱选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或生脉饮益气养阴。日常可食用银耳百合羹,避免高温环境刺激。
甲亢患者代谢亢进会出现全身多汗、怕热消瘦,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需通过甲巯咪唑片等抗甲状腺药物控制,或普萘洛尔片缓解症状。该病需内分泌科规范治疗,不可自行用药。
更年期或焦虑人群易出现阵发性潮热多汗,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相关。可遵医嘱使用谷维素片调节神经,或逍遥丸疏肝解郁。建议通过冥想、八段锦等舒缓情绪,保持规律作息。
建议记录出汗时间、部位及伴随症状,避免穿着不透气衣物。气虚者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湿热体质需限制酒精摄入。若出汗伴随心悸、体重骤减等症状,或夜间汗湿衣被影响睡眠,应及时到中医内科或内分泌科就诊。日常可通过快走、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改善体质,但需避免高温时段剧烈运动加重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