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发烧时可能会出汗,也可能不会出汗,具体与发热阶段、体温调节能力等因素有关。发热过程可分为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三个阶段,出汗多发生在体温下降期。
体温上升期通常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皮肤苍白,此时宝宝较少出汗。此阶段机体通过收缩外周血管减少散热,产热增加使体温上升。高热持续期可能出现面部潮红、皮肤干燥、呼吸加快,出汗现象仍不明显。体温下降期由于体温调定点下移,机体通过扩张血管、大量出汗等方式散热,此时常见额头、后背等部位出汗,甚至可能浸湿衣物。
部分特殊情况下,如严重脱水、先天性汗腺发育异常或某些代谢性疾病患儿,发热时可能始终无明显出汗。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出汗反应也可能不典型。使用退热药物后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因体液不足影响出汗散热效果。
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发热时的伴随症状,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发热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发热期间适当补充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脱水影响散热。切忌用酒精擦浴或捂汗退热,以免引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