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偏头痛主要分为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慢性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和视网膜型偏头痛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偏头痛在症状表现、发作频率及诱发因素上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症状和医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无先兆偏头痛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偏头痛患者的70%-80%。典型表现为单侧搏动性中重度头痛,持续4-72小时,常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发作可能与情绪紧张、睡眠不足、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或佐米曲普坦鼻喷雾剂缓解症状。
有先兆偏头痛在头痛发作前会出现持续5-60分钟的神经系统症状,如闪光暗点、视野缺损、肢体麻木或言语障碍。先兆症状通常完全可逆,随后出现与无先兆偏头痛相似的头痛表现。该类型需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发作时可使用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或琥珀酸舒马普坦注射液治疗。
慢性偏头痛指每月头痛发作超过15天且持续3个月以上,其中至少8天符合偏头痛特征。长期过度使用止痛药可能导致病情慢性化。预防性治疗可选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丙戊酸钠缓释片或托吡酯片,需配合行为疗法调整生活方式。
偏瘫型偏头痛属于罕见亚型,表现为发作期间出现肢体无力等运动障碍症状,持续时间可从数小时至数周。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需通过基因检测和神经影像学排除脑血管病变。急性期可使用那拉曲坦鼻喷剂,预防用药可考虑维拉帕米缓释片。
视网膜型偏头痛以单眼视觉障碍为主要特征,包括闪光、暗点或暂时性失明,持续不超过1小时。需紧急排除视网膜脱落或青光眼等眼科急症。发作时可尝试吸氧治疗,药物选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或麦角胺咖啡因片。
偏头痛患者应建立头痛日记记录发作诱因和规律,避免已知触发因素如特定食物、强光刺激等。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瑜伽或冥想等放松训练可降低神经系统敏感性。若头痛性质改变或伴随发热、意识障碍等警示症状,须立即就医排除颅内病变。长期频繁发作者建议神经专科随访,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