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的危害有哪些

2.44万次浏览

李胜锋 主治医师

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牙齿矫正可能存在的危害主要有牙根吸收、牙周组织损伤、牙齿松动、颞下颌关节紊乱、口腔黏膜溃疡等。牙齿矫正是通过外力调整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的治疗方式,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1、牙根吸收

矫正过程中牙齿移动可能导致牙根表面轻微吸收,通常不会影响牙齿功能。但重度吸收可能缩短牙根长度,需通过控制矫治力大小和定期拍摄X线片监测。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或间歇性加力可降低风险。

2、牙周组织损伤

矫治器可能刺激牙龈引发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口腔清洁不到位时易形成菌斑堆积,严重者可发展为牙周炎。采用冲牙器清洁、定期洁牙及使用氯己定含漱液能有效预防。

3、牙齿松动

牙齿生理性松动是矫正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一般矫治结束后会逐渐稳固。但存在牙周疾病者可能加重松动度,需先控制牙周炎症再矫正。隐形矫治器产生的间歇性力更有利于牙槽骨改建。

4、颞下颌关节紊乱

咬合关系改变可能暂时影响关节功能,出现弹响或疼痛症状。通过调整矫治方案、佩戴颌垫或配合热敷理疗可缓解。严重错颌畸形患者矫正前需进行关节评估。

5、口腔黏膜溃疡

托槽或钢丝摩擦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破损,常见于矫正初期。使用正畸保护蜡覆盖尖锐部位,配合康复新液含漱可促进愈合。自锁托槽及陶瓷托槽能减少机械刺激。

进行牙齿矫正期间需加强口腔护理,每日使用牙线及间隙刷清洁矫治器周围,避免进食过硬过黏食物。定期复诊检查牙齿移动进度及口腔健康状况,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松动应及时就医。矫正结束后需严格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保持期通常需要1-2年。选择经验丰富的正畸医师并采用个性化矫治方案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