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磨牙可能由精神压力、牙齿咬合异常、睡眠障碍、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疏导、咬合矫正、药物治疗、物理防护、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长期焦虑或紧张可能诱发夜间磨牙,表现为睡眠中无意识咬紧牙关。建议通过正念冥想、规律运动缓解压力,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阿普唑仑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家长需关注儿童因课业压力出现的磨牙行为,及时疏导情绪。
牙齿排列不齐或缺失牙可能导致咬合不平衡,引发咀嚼肌代偿性收缩。需通过口腔检查确认是否存在深覆合、反颌等问题,使用咬合垫或正畸治疗调整咬合关系。夜间佩戴硬质颌垫可减少牙齿磨损,常用材质包括聚碳酸酯和丙烯酸树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常伴随磨牙症状,与缺氧导致的微觉醒有关。多导睡眠监测可明确诊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能改善通气。对于儿童磨牙,家长需观察是否伴有打鼾或呼吸暂停,必要时进行腺样体检查。
帕金森病、癫痫等可能影响基底神经节功能,导致不自主磨牙。需针对原发病使用左旋多巴片、卡马西平片等药物控制,配合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缓解肌肉痉挛。此类患者应定期进行神经科随访评估。
部分抗抑郁药如氟西汀胶囊、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片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为磨牙症状。用药期间出现此类副作用应及时复诊,医生可能调整剂量或更换为阿立哌唑口崩片等影响较小的药物。
日常应避免咀嚼硬物和过度使用咀嚼肌,睡前2小时限制咖啡因摄入。长期磨牙者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监测牙釉质磨损情况。儿童磨牙期间家长需帮助建立规律作息,选择软质食物减少牙齿负担。若磨牙伴随头痛或颞下颌关节弹响,建议尽早就医评估是否需要关节腔注射或咬肌松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