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与情绪有关。情绪波动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影响血压,长期负面情绪可能增加高血压风险。
情绪紧张或焦虑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促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多,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引起血压短暂升高。这种生理性血压波动在情绪平复后可自行恢复。但若长期处于高压、抑郁或易怒状态,反复的血压升高可能逐渐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研究显示,长期精神压力可使高血压发病概率提升。
部分特殊情况下,情绪因素可能不是主要诱因。例如继发性高血压多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器质性问题导致,情绪影响相对较小。某些遗传性高血压患者即使情绪稳定,血压仍可能持续偏高。但这类情况在临床中占比不高。
建议高血压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可通过正念冥想、规律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若出现持续情绪障碍或血压控制不佳,应及时就医评估。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对心血管系统造成累积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