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血肌酐偏高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尿路梗阻、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基础疾病、解除梗阻、停用肾毒性药物等方式治疗。
短期内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肌酐一过性升高。这种情况通常无伴随症状,调整饮食结构并适当休息后指标可恢复正常。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
可能与严重感染、脱水或肾缺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量减少、水肿等症状。需及时纠正诱因,医生可能根据病情使用呋塞米注射液改善水肿,或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监测电解质平衡至关重要。
长期高血压或糖尿病可能导致肾功能渐进性损害,伴随贫血、皮肤瘙痒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医生可能开具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或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改善贫血。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
肾结石或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可引起排尿受阻,出现腰腹痛、排尿困难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经尿道膀胱镜碎石术解除梗阻。术后需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可能导致指标异常。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应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医生可能更换为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安全性更高的替代药物。
发现血肌酐升高应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避免高盐及高嘌呤饮食,烹饪时用蒸煮代替煎炸。保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3-5次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超声,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血糖。若出现明显水肿或尿量持续减少应及时肾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