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胆结石引起胰腺炎通常与胆总管梗阻有关,属于胆源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胆结石可能通过阻塞胰管开口导致胰液反流,进而引发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和炎症反应。
胆结石从胆囊脱落进入胆总管时,可能卡在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这种机械性梗阻会阻碍胰液正常排入十二指肠,使胰管内压力升高。胰管压力增高可导致胰腺腺泡细胞损伤,胰酶异常激活并开始消化胰腺自身组织。这一过程会触发炎症级联反应,表现为胰腺水肿、出血甚至坏死。患者通常出现突发性上腹剧痛,疼痛可向背部放射,伴随恶心呕吐及发热。血液检查可见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显著升高。
部分胆结石较小的患者可能发生一过性梗阻,结石自行排入肠道后症状缓解。但结石持续嵌顿可能造成重症急性胰腺炎,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这类患者需要紧急解除胆道梗阻,必要时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或外科手术干预。长期反复发作的胆源性胰腺炎还可能发展为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
存在胆结石病史者应定期复查腹部超声,避免高脂饮食诱发胆绞痛。出现持续上腹痛伴呕吐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腹部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明确诊断。确诊胆源性胰腺炎后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抑制胰液分泌。病情稳定后尽早处理胆道结石,预防胰腺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