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痔疮和肠癌在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区别包括发病部位、便血特征、伴随症状、疾病进程及检查结果。
痔疮是直肠末端静脉丛曲张形成的良性病变,典型表现为排便时无痛性鲜红色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液不与粪便混合,常伴有肛门瘙痒、脱垂物回纳。肠癌是结肠或直肠黏膜恶性增殖,便血多为暗红色或柏油样,血液与粪便混杂,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痔疮病程进展缓慢,肛门指检可见柔软静脉团;肠癌呈进行性发展,肠镜可见不规则肿块,病理活检可确诊。
痔疮出血量较大但血液鲜红,排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长期发作可能导致贫血。肠癌出血量相对较少但持续存在,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肠梗阻症状如腹胀、呕吐。痔疮患者肛门外观可见皮赘或紫蓝色团块,触痛明显;肠癌晚期可触及腹部包块,出现恶病质表现。痔疮治疗以保守疗法为主,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复方角菜酸酯栓等药物;肠癌需手术切除配合放化疗,常用替吉奥胶囊、卡培他滨片等抗肿瘤药物。
日常需保持高纤维饮食,每日饮水超过1500毫升,避免久坐久站。出现便血症状应优先进行肠镜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痔疮反复发作或症状加重时建议肛肠外科就诊。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年做一次肠癌筛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35岁开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