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怎么缓解疼痛

6.46万次浏览

陈勇 副主任医师

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肠胃炎引起的疼痛可通过热敷腹部、补充电解质、调整饮食、服用药物、按摩穴位等方式缓解。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力低下、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1、热敷腹部

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持续15-20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对受凉或轻度炎症引起的疼痛效果明显。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及感觉障碍者需谨慎使用。

2、补充电解质

口服补液盐散或饮用淡盐水、米汤等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急性期可少量多次饮用,每次50-100毫升,间隔10-15分钟。电解质紊乱会加重肠道蠕动异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助于减轻腹痛症状。儿童及老年人更需注意预防脱水。

3、调整饮食

发病初期选择米粥、面条、馒头等低渣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及高纤维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蒸蛋、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能减轻胃肠负担,急性期可短暂禁食4-6小时。乳糖不耐受者需暂停乳制品摄入。

4、服用药物

细菌性肠胃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腹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或颠茄片缓解痉挛。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需注意抗生素使用须经医生评估。

5、按摩穴位

按揉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宜。穴位刺激通过神经反射调节胃肠功能,对功能性腹痛效果较好。可配合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但急性化脓性炎症或肠梗阻患者禁用此法。

肠胃炎恢复期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充分加热,生熟食分开处理。慢性肠胃炎患者需记录饮食日记,识别并规避过敏原。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脱水症状,应立即就医。建议养成饭前洗手习惯,定期消毒餐具,冰箱食物存放不超过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