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近视眼戴眼镜看近处东西不清楚可能与眼镜度数不合适、视疲劳或眼部疾病有关,可通过调整眼镜度数、缓解视疲劳、排查眼部疾病等方式改善。
近视眼镜度数过高可能导致看近处模糊,需重新验光确认度数是否匹配当前视力。青少年近视进展较快,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成人若近期视力变化明显,也应及时检查。验光时需区分真性近视与调节痉挛,假性近视可通过放松调节恢复。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可能引发调节滞后或痉挛。建议每用眼30分钟远眺6米外20秒,适当使用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干眼。热敷或眼球转动训练也有助于放松眼周肌肉,改善调节功能。
40岁以上人群可能出现老视早期症状,表现为看近处吃力、需将物体移远。此时近视眼镜的单一光度无法满足调节需求,可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或单独准备老花镜。早期老视常伴有眼胀、头痛等视疲劳表现。
高度近视者出现近视力下降需警惕黄斑病变或视网膜脱离,可能伴随视物变形、闪光感。通过眼底照相、OCT检查可发现黄斑区出血、萎缩或视网膜裂孔。确诊后需根据病情选择雷珠单抗注射液、激光封堵或玻璃体切除术。
角膜炎、白内障初期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视力波动,表现为戴镜矫正效果下降。角膜炎常见眼红、畏光,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白内障需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影响生活时可考虑植入人工晶体。
日常需保持用眼距离30厘米以上,避免在昏暗环境下阅读。饮食中适量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如胡萝卜、蓝莓等深色蔬果。若调整用眼习惯后症状无改善,或伴随眼痛、视野缺损等表现,应及时到眼科进行裂隙灯、眼压等全面检查。高度近视患者建议每年进行眼底筛查,预防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