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婴儿老是吐奶可能与喂养方式不当、胃食管反流、胃肠功能未发育完善、食物过敏、幽门狭窄等原因有关。吐奶是婴儿期常见现象,多数属于生理性表现,少数可能与病理性因素相关。
喂养姿势不正确或喂奶后未拍嗝可能导致气体进入胃部。建议家长采用半竖立姿势喂奶,喂奶后将婴儿竖抱15-20分钟,用手掌空心轻拍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哺乳期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婴儿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通常表现为进食后少量溢奶,可能伴有轻微哭闹。可尝试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保持上半身抬高30度体位。若反流严重需就医排除病理性反流。
3月龄内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呈水平位且容量小。这种生理性吐奶多发生在喂奶后不久,奶液呈原状吐出。随着月龄增长会逐渐改善,家长无须过度干预,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和体重增长即可。
配方奶喂养婴儿可能对牛奶蛋白过敏,母乳喂养婴儿可能因母亲饮食中的过敏原通过乳汁传递。除吐奶外可能伴随湿疹、腹泻等症状。建议家长记录饮食日志,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病理性呕吐多表现为喷射性吐奶,每次喂奶后15-30分钟出现,呕吐物可含胆汁样物质。可能伴有体重不增、脱水等表现。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确诊后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家长发现异常呕吐模式应及时就医。
日常护理中建议家长掌握正确喂养方法,喂奶后避免立即平躺或剧烈活动。注意观察吐奶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记录婴儿体重变化。若吐奶伴随哭闹不安、体重下降、呕吐物带血或胆汁样物质,需及时就医排查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疾病。多数生理性吐奶会随月龄增长自然缓解,家长无须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