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宝宝一直低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观察症状、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低烧可能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脱水、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额头、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刺激皮肤。适当减少衣物和盖被,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寒战,需停止物理降温并及时就医。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苹果泥等,少量多餐喂养。避免高糖、高脂肪及刺激性食物。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增加哺乳频次,配方奶喂养需按正常比例冲泡,无须稀释。
每2-3小时喂食温水或口服补液盐,单次饮水量为30-50毫升。观察排尿情况,若4-6小时无排尿或尿量明显减少,可能存在脱水风险。可适量增加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西瓜汁、梨汁等。
记录体温变化曲线,每日测量4-6次。注意是否伴随咳嗽、腹泻、皮疹、精神萎靡等症状。若低烧持续超过72小时,或体温波动超过1摄氏度,需警惕隐匿性感染。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
当低烧合并拒食、嗜睡、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测。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药物,病毒感染通常采取对症治疗。慢性疾病如川崎病需专科评估。
保持宝宝居住环境通风,每日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体温监测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避免水银体温计意外破裂的风险。低烧期间减少外出活动,注意手足保暖。若宝宝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危急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家长应记录症状变化细节供医生参考,避免频繁更换退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