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癔球症部分患者可能自愈,但多数需要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癔球症又称咽异感症,主要表现为咽喉部异物感而无实际器质性病变,其发生与情绪障碍、心理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部分患者通过自我调节可能缓解症状。当情绪压力减轻、生活规律改善后,咽喉部异物感可能逐渐消失。这类患者通常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且能主动识别并消除诱因,如通过运动缓解焦虑、调整工作节奏等。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关注咽喉部不适也有助于症状消退。
若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通常需专业干预。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状态未改善的患者,咽喉异物感可能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伴随心慌、胸闷等躯体化症状时,单纯依靠自愈较困难。此时需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干预,或遵医嘱使用帕罗西汀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抗焦虑药物,联合咽喉局部使用甘桔冰梅片等中成药缓解不适感。
建议患者避免反复吞咽或检查咽喉动作,减少对症状的强化。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若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或持续超过1个月,应及时至心理科或耳鼻喉科就诊,通过喉镜排除器质性疾病后,针对性开展心身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