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有哪些类型

4.16万次浏览

何海贤 主治医师

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鼻息肉主要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中性粒细胞性鼻息肉、混合性鼻息肉、过敏性真菌性鼻息肉和囊性纤维化相关鼻息肉等类型。

1、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

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通常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相关,主要表现为鼻腔内多发半透明肿物,可能伴随嗅觉减退或丧失。该类型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可能与2型炎症反应有关。治疗需结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严重时需口服泼尼松片或行鼻内镜手术切除。

2、中性粒细胞性鼻息肉

中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常见于急性感染或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息肉组织中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患者多伴有脓性鼻涕、面部疼痛等症状。治疗需控制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若药物治疗无效,需考虑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3、混合性鼻息肉

混合性鼻息肉同时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临床表现兼具前两种类型特征。可能同时出现清水样鼻涕和脓性分泌物,治疗需兼顾抗炎和抗感染,常用药物包括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克拉霉素片。对于反复发作的混合型息肉,需评估是否存在解剖结构异常。

4、过敏性真菌性鼻息肉

过敏性真菌性鼻息肉多见于特异性体质人群,由真菌过敏反应引发。息肉组织中可见真菌菌丝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常伴有黏稠鼻分泌物。治疗需清除真菌抗原,可使用两性霉素B鼻用制剂,严重者需手术清除病变并配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术后需长期随访防止复发。

5、囊性纤维化相关鼻息肉

囊性纤维化相关鼻息肉是遗传性疾病囊性纤维化的鼻腔表现,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息肉质地较硬,常伴随反复鼻窦感染。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包括使用阿法链道酶吸入溶液改善黏液清除,配合鼻用生理盐水喷雾。手术干预需谨慎,术后复发率较高。

鼻息肉患者应保持鼻腔清洁,每日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护理,避免用力擤鼻。室内保持适宜湿度,减少接触粉尘等刺激物。饮食宜清淡,限制乳制品摄入以防黏液分泌增多。建议定期进行鼻内镜检查监测息肉变化,出现持续性鼻塞、头痛或视力改变时需及时复诊。合并哮喘或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需特别注意病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