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25万次浏览

张文同 主任医师

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幼儿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后全身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发病原因主要有母婴传播、免疫力低下、病毒潜伏感染、季节交替诱发、接触传播等因素。

1、母婴传播

母亲携带的人类疱疹病毒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给新生儿。病毒在婴幼儿体内潜伏数月后可能被激活,表现为幼儿急疹。建议家长注意孕期病毒筛查,新生儿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及时就医检查。

2、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时容易感染病毒。6个月至2岁儿童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失,此时接触病毒后更易发病。家长需注意加强营养补充,可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颗粒等免疫调节剂。

3、病毒潜伏感染

人类疱疹病毒具有潜伏感染特性,病毒可长期存在于唾液腺中。当婴幼儿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复制导致发病。临床常用更昔洛韦分散片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配合布洛芬混悬液控制发热症状。

4、季节交替诱发

春秋季温差变化大时病毒更易传播。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可能出现小范围流行,表现为多名儿童相继发病。家长发现孩子接触过急疹患儿后,可提前准备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备用。

5、接触传播

病毒通过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患儿唾液、呼吸道分泌物均具传染性。托幼机构需做好消毒隔离,患病儿童应居家休息至皮疹消退。临床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颗粒联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控制症状。

幼儿急疹期间家长需保持患儿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摩擦皮疹。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适当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发热期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皮疹消退后仍要观察1-2周,注意有无嗜睡、拒食等异常表现,必要时复查血常规评估恢复情况。日常应加强婴幼儿体格锻炼,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