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中耳炎治疗后听力可能提高,也可能无明显改善,具体与中耳炎类型、病程长短及是否合并永久性损伤有关。中耳炎通常由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耳痛、耳闷及听力下降等。
急性中耳炎经规范抗感染治疗后,多数患者听力可逐渐恢复。炎症消退后,鼓室积液吸收、鼓膜充血水肿缓解,声音传导功能改善。早期干预的患者恢复概率更高,建议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粘连性中耳炎患者,若已出现听骨链固定、鼓膜穿孔等结构性损伤,治疗后听力提升可能有限。长期炎症会导致中耳传音结构不可逆损害,此时需通过鼓室成形术或人工听骨植入术重建听力。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者,可能需联合助听器干预。
建议治疗后3个月复查纯音测听评估听力恢复情况,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日常可适当补充锌元素及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避免接触噪音环境。若持续存在耳鸣或平衡障碍,需进一步排查内耳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