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1岁半宝宝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观察症状、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治疗。发烧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疫苗接种反应、中暑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重复进行擦拭,每次持续10分钟,间隔1小时观察体温变化。若宝宝出现寒战或不适需立即停止。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的低热状态,能帮助散热并缓解不适。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释的苹果泥、母乳或配方奶。避免高糖、高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喂养,每次进食量减少为平时的三分之二。若宝宝食欲减退无须强迫进食,但需保证每日至少500毫升液体摄入。
每2小时喂食30-50毫升温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观察排尿次数和尿色。若6小时内无排尿或尿量明显减少,需警惕脱水。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增加哺乳频率。补充水分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并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家长需每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注意有无皮疹、抽搐、呕吐、嗜睡等伴随症状。若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出现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表现,应立即就医。观察期间避免过度包裹衣物,保持室内通风。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小儿退热栓。不可自行使用阿司匹林或成人退热药。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若2小时内未下降或出现药物过敏反应需及时就诊。药物仅用于缓解症状,需配合病因治疗。
保持宝宝卧床休息,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摄氏度,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发热期间避免外出或剧烈活动,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若发热反复超过3天或伴随咳嗽、腹泻等症状,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家长应记录发热时间、最高温度及用药情况,就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