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烫伤愈合后出现肿胀通常与局部炎症反应、淋巴回流受阻或继发感染有关。烫伤后肿胀可能由组织液渗出、毛细血管扩张、细菌感染、瘢痕增生、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冷敷消肿、药物抗炎、压力治疗、抬高患肢、就医清创等方式缓解。
烫伤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到皮下间隙形成肿胀。这种情况在浅二度烫伤中较常见,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紧绷感。可通过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微循环,或外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帮助吸收渗出液。避免抓挠或剧烈活动加重肿胀。
烫伤愈合过程中新生毛细血管增生,血流增加可能导致局部充血性肿胀。常见于深二度烫伤恢复期,伴随皮肤温度升高和轻微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张力,或局部涂抹丁苯羟酸乳膏减轻炎症反应。穿戴弹力绷带有助于压迫止血和促进淋巴回流。
创面护理不当可能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导致红肿热痛加重。表现为肿胀区皮肤发亮、有脓性分泌物或发热。需就医进行创面细菌培养,根据结果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抗感染,严重时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感染控制前避免沾水。
深度烫伤愈合后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压迫血管淋巴管引发肿胀。多见于关节部位,伴有瘙痒和硬结。早期可使用硅酮凝胶敷料抑制增生,或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软化瘢痕。压力衣治疗需持续3-6个月。
部分患者对烫伤药膏辅料或敷料材质过敏,表现为用药后肿胀加重伴皮疹。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严重过敏需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应急处理。
烫伤恢复期应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日光直射新生皮肤。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促进修复,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肿胀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跳痛、发热需及时复查。关节部位肿胀可配合康复锻炼防止关节僵硬,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瘢痕发展情况,必要时进行激光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