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明矾归肺、脾、肝、大肠经,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等功效,主要用于湿疹、疥癣、久泻久痢、便血崩漏等症状的治疗。
明矾外用可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其收敛特性有助于缓解皮肤渗出,常用于湿疹急性期渗液较多时配成0.5%-2%溶液湿敷。治疗疥疮时可与硫黄配伍制成软膏,但需注意避免接触眼周黏膜。
明矾溶液湿敷能减少组织液渗出,缓解皮肤瘙痒。对于足癣继发感染,可用5%明矾溶液浸泡辅助抗炎。治疗外阴瘙痒时需稀释至1%以下浓度,防止黏膜刺激。其止痒作用与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有关。
明矾内服后与黏膜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适用于胃肠出血。治疗慢性结肠炎腹泻时,常与五倍子、诃子等同用。药理研究显示其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缩短凝血时间,但内服过量可能引起呕吐。
明矾与半夏、天南星配伍可祛风痰,用于癫痫痰壅。其铝离子能与痰液中粘蛋白结合降低粘度,改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治疗小儿痰热惊风时多入丸散剂,单次用量不超过0.1克。
明矾水溶液漱口可缓解口腔溃疡疼痛,浓度为0.5%时对牙龈出血有效。工业明矾含重金属杂质,药用须选择药用级明矾。煅制后称为枯矾,收敛作用更强,适用于创面久不愈合。
使用明矾需严格掌握剂量,内服每日不超过1克,分次服用。外用避免高浓度长期使用,防止铝离子蓄积。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孕妇慎用。治疗皮肤病时如出现灼痛应立即冲洗,服用过量可饮牛奶延缓吸收。储存时应密封防潮,配伍禁忌包括甘草、白头翁等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