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一岁宝宝健脾开胃消食可以适量吃山楂苹果泥、山药小米粥、白萝卜炖梨、茯苓薏米糊、鸡内金粉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小儿健脾散、婴儿健脾颗粒、健胃消食口服液、醒脾养儿颗粒、保和丸等药物。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
山楂苹果泥由新鲜山楂和苹果蒸熟后捣碎制成,山楂中的有机酸能促进胃液分泌,苹果富含果胶有助于胃肠蠕动。适合饭后少量食用,可缓解积食引起的腹胀。注意山楂需去核避免呛噎,初次食用需观察是否过敏。
山药小米粥含山药多糖和小米中的B族维生素,能温和滋养脾胃。山药去皮切块与小米同煮至软烂,可作为主食替代部分奶量。适合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期间不宜食用。
白萝卜含芥子油苷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梨子中的膳食纤维可帮助排便。将白萝卜与梨去皮切块炖煮至透明状,滤汁饮用。适用于积食伴咳嗽症状,胃寒宝宝应减少白萝卜用量。
茯苓薏米糊需将茯苓、炒薏米研磨后与粳米同煮,茯苓多糖和薏苡仁酯具有健脾渗湿作用。适合舌苔厚腻的湿滞型积食,便秘宝宝需搭配润肠食物同食。
鸡内金粉是鸡胗内膜烘干研磨而成,含胃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消化酶。可少量调入米糊或粥中,每周使用不超过3次。对蛋白质过敏宝宝禁用,服用后需观察排便情况。
小儿健脾散含白术、茯苓等成分,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减退。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需避免与寒凉食物同服。服药期间需监测体重增长情况。
婴儿健脾颗粒含山药、白扁豆等,针对乳食不化伴大便酸臭症状。冲服时水温不超过40℃,糖尿病患儿慎用。建议家长记录每日进食量与大便性状。
健胃消食口服液含山楂、麦芽等,适用于暴饮暴食后脘腹胀满。开盖后需冷藏保存,服用前摇匀。不宜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疗程不超过1周。
醒脾养儿颗粒含毛大丁草、山栀茶等苗药成分,主治厌食伴夜间啼哭。冲泡后可能有沉淀属正常现象,贫血患儿需慎用。建议配合腹部按摩增强疗效。
保和丸含半夏、陈皮等,适用于痰湿内阻型积食。需研碎后温水送服,服用后适当活动促进药效发挥。发热期间停用,长期服用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家长需注意培养宝宝规律进食习惯,每餐间隔3-4小时,避免强迫喂食。辅食添加应遵循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原则,每日保证适量户外活动促进胃肠蠕动。观察宝宝舌苔、口气、大便等变化,若持续食欲不振伴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烹饪时少油少盐,避免煎炸食品,可适当使用陈皮、砂仁等药食同源食材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