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艾灸什么部位

4.79万次浏览

何海贤 主治医师

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可艾灸天突穴、列缺穴、照海穴、肺俞穴、太渊穴等穴位。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多因肺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表现为咽干咽痒、咳嗽少痰等症状,艾灸上述穴位有助于滋阴润肺、清热利咽。

1、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中央,属任脉穴位。艾灸该穴位能宣通肺气、利咽止咳,缓解咽喉肿痛和干咳症状。操作时需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建议由专业医师操作。阴虚火旺者配合照海穴效果更佳。

2、列缺穴

列缺穴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作为肺经络穴,艾灸此处可宣肺解表、通调任脉,改善咽干声嘶。该穴位对缓解肺燥引起的头痛、项强也有辅助作用。建议配合太渊穴同步施灸。

3、照海穴

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属八脉交会穴。艾灸此穴能滋阴清热、通调咽喉,特别适合阴虚火旺型咽炎。常与列缺穴配伍使用,可增强滋阴降火功效。施灸时以局部温热为度。

4、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肺脏背俞穴。艾灸该穴可补益肺阴、清泻虚热,改善长期干咳、咽部异物感。建议采用隔姜灸法,每周2-3次为宜。配合天突穴能增强润肺效果。

5、太渊穴

太渊穴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为肺经原穴。艾灸此穴可益气养阴、清肺利咽,缓解声音嘶哑和咽干症状。施灸时应避开桡动脉,采用温和灸法。与列缺穴配伍能协同改善肺燥症状。

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患者艾灸治疗需长期坚持,建议每周2-3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百合、银耳等滋阴润肺之品,保持室内空气湿润。若出现咽痛加重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艾灸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盲目操作。日常可用麦冬、罗汉果代茶饮辅助调理,避免过度用嗓和接触粉尘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