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中风多见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肥胖及有家族史的人群风险更高。脑中风主要与血管病变、血栓形成或出血等因素相关,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损伤脑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硬化或微动脉瘤形成。这类人群可能伴随头痛、眩晕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并定期监测血压。
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血管病变,增加血栓形成概率。患者常有多饮多尿、四肢麻木等表现,建议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等降糖药,配合低糖饮食和餐后运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出现眼睑黄色瘤、肢体乏力等症状,需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胶囊等调脂药,减少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
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酗酒可诱发血压骤升,缺乏运动则导致代谢异常。这类人群应逐步戒烟限酒,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某些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畸形会增加中风风险。建议此类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但须经医生评估后使用。
预防脑中风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吃深色蔬菜和深海鱼类。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出现突发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已患病者需遵医嘱长期用药,康复期可配合针灸和肢体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