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牙齿出现白斑可能与釉质发育不全、早期龋齿、氟斑牙、牙釉质脱矿或遗传因素有关。釉质发育不全通常由营养不良或儿童期疾病导致,表现为牙面不规则的白色斑块;早期龋齿因细菌产酸破坏釉质结构,形成白垩色斑点;氟斑牙与过量氟摄入相关,呈现对称性白垩色条纹;牙釉质脱矿多因酸性环境长期侵蚀,常见于正畸患者;少数情况下与遗传性釉质形成障碍有关。
釉质发育不全多发生在牙齿发育期,因维生素D缺乏、高热性疾病或早产等因素干扰釉质基质沉积。典型表现为牙冠表面出现云雾状白斑,可能伴随釉质凹陷或变色。日常需加强儿童期营养管理,确诊后可选择渗透树脂修复或瓷贴面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维生素AD滴剂及碳酸钙D3颗粒。
早期龋齿形成的白斑是釉质表层脱钙的征兆,常见于邻面或窝沟部位,探诊有粗糙感。与频繁摄入高糖饮食、口腔清洁不足相关,可能逐步发展为龋洞。可通过局部涂氟或树脂渗透技术干预,临床常用氟化钠甘油制剂、氟保护漆及含氟牙膏辅助治疗,同时需配合龋齿风险检测。
氟斑牙因6岁前摄入过量氟化物导致釉质矿化异常,表现为牙面出现横向白垩色条纹,严重时伴随褐色着色。高氟地区饮用水或儿童吞咽含氟牙膏为主要诱因。轻症可用微研磨技术处理,中重度需冷光美白或贴面修复,治疗期间建议使用低氟牙膏如儿童含氟牙膏氟浓度500ppm。
牙釉质脱矿常见于固定矫治器周围,因托槽边缘菌斑堆积产生酸性环境,导致釉质表层钙流失形成白斑。临床表现为托槽周围不透明白垩色斑块。预防需加强正畸期间口腔清洁,使用含氟漱口水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脱矿后可通过再矿化凝胶如CPP-ACP修复。
遗传性釉质发育不良如成釉不全症,可导致全口牙齿弥漫性白斑或釉质缺损,常伴随牙齿敏感。与AMELX、ENAM等基因突变相关,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以修复性干预为主,包括复合树脂充填、全冠修复等,日常护理推荐使用抗敏感牙膏如舒适达专业修复牙膏。
发现牙齿白斑应尽早就诊口腔科,通过荧光检测或显微CT明确病因。日常需控制含糖饮食及酸性饮料摄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软毛牙刷刷牙,正畸患者需专用间隙刷清洁托槽。每半年进行专业涂氟及口腔检查,遗传性釉质疾病患者需制定长期随访计划。避免自行使用美白产品或强效去渍剂,防止加重釉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