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适合进行快走、游泳、太极拳、抗阻训练和瑜伽等运动。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需根据个体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快走是一种低强度有氧运动,适合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快走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糖分,降低血糖水平。建议每天快走30分钟,速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快走时需穿着舒适的运动鞋,避免足部受伤。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发生。
游泳对关节压力小,适合超重或有关节问题的糖尿病患者。水中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同时不会对足部造成过大负担。每周游泳2-3次,每次30分钟即可达到锻炼效果。游泳前应检查血糖水平,避免空腹运动。游泳后及时擦干身体,注意足部护理。
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有助于改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这种运动能减轻压力,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对血糖控制有辅助作用。建议每周练习3-4次,每次20-30分钟。练习时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保持心境平和。太极拳适合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尤其对老年患者更为适宜。
抗阻训练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可使用弹力带或轻量哑铃进行训练,每周2-3次,每次8-10个动作,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训练时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抗阻训练前后要监测血糖,必要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这种运动特别适合肌肉量减少的糖尿病患者。
瑜伽结合呼吸控制和体位练习,能缓解压力,改善内分泌功能。定期练习瑜伽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建议选择温和的瑜伽流派,每周练习2-3次,每次30-45分钟。练习时注意避免过度扭转或压迫腹部的体位。瑜伽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作用。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低血糖。运动前中后都要监测血糖变化,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穿着合适的运动鞋袜,特别注意足部保护。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方式。保持规律运动习惯,结合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才能更好地管理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