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判断小孩多动症需结合行为观察和专业评估,主要依据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等核心症状,并排除其他疾病干扰。多动症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行为冲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等特征,建议家长及时就医进行标准化评估。
儿童在需要持续专注的任务中频繁分心,如上课时东张西望、作业拖拉或遗漏细节。与同龄人相比,这类孩子更难完成指令或遵守规则,常因外界刺激转移注意力。家长需记录孩子在不同场景下的专注时长,并观察是否伴随丢三落四、逃避用脑活动等行为。若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且影响学习社交,需考虑多动症可能。
表现为不适宜的奔跑攀爬、坐立不安或小动作频繁,安静场合难以保持肢体静止。学龄期儿童可能离开座位、插话或过度喧哗,幼儿期则显现为无目的来回移动。家长需区分正常活泼与病态多动,后者往往与环境要求明显不符,且夜间睡眠时仍可能出现肢体抽动。
儿童常打断他人谈话、抢答问题或冒险行动而不计后果。在集体游戏中难以等待轮换,易因小事与他人冲突。这类行为并非故意违抗,而是抑制控制功能发育延迟所致。家长需注意孩子是否频繁发生意外伤害,或存在情绪爆发后迅速平复的特点。
因注意力涣散导致信息接收不完整,表现为作业错误率高、知识点掌握碎片化。部分儿童伴随阅读障碍或书写凌乱,但智力测试通常正常。家长需关注成绩波动是否与行为问题同步出现,教师反馈的课堂表现是重要参考依据。
易因挫折大发脾气,情绪调节能力落后于同龄人,可能伴有对立违抗或焦虑表现。这类儿童常被误解为性格问题,实则与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家长需观察情绪发作频率和强度,记录是否伴随心悸、出汗等生理反应。
家长发现疑似症状时,应联合教师填写标准化量表如Conners量表,并预约儿童心理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诊断需结合临床访谈、行为观察和脑电图等检查排除癫痫、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日常生活中建议建立规律作息,采用行为强化训练,避免过度批评。饮食上控制人工色素摄入,增加富含锌、镁的海产品和坚果。运动方面可选择游泳、武术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项目,每日保证6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若确诊多动症,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可能包括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