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运动医学科
肌肉抖动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主要有过度疲劳、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肌肉抖动通常表现为局部或全身肌肉不自主收缩,可能伴随乏力、疼痛等症状。
长时间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可能导致肌肉过度疲劳,引发短暂性抖动。这种情况通常休息后可缓解,适当按摩和热敷有助于放松肌肉。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
大量出汗、腹泻或饮食不均衡可能导致钠、钾、钙等电解质失衡,干扰神经肌肉传导。轻度紊乱可通过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食用香蕉、菠菜等富含钾的食物改善。严重时需就医进行静脉补液。
部分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茶碱缓释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可能引起肌肉震颤。若服药后出现持续抖动,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记录用药时间和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
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疾病可能导致静止性震颤,通常从单侧肢体开始。多发性硬化症可能伴随肌肉痉挛和无力。这类疾病需神经内科专科诊治,可能需使用盐酸普拉克索片、盐酸苯海索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代谢,引发手抖、心悸、体重下降等症状。确诊需检测甲状腺功能,治疗包括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患者应避免摄入含碘食物,定期复查激素水平。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瘦肉等食物,有助于维持神经功能。若抖动持续超过两周、影响日常生活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病因。中老年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震颤需优先排除神经系统病变,儿童青少年突发抖动需关注是否存在抽动障碍或遗传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