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营养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密度、分餐喂养、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定期监测生长曲线等方式调理。营养不良可能与喂养不当、消化吸收障碍、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皮下脂肪减少、精神萎靡等症状。
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选择易消化的鸡蛋羹、鱼肉泥、豆腐等食物,搭配大米粥、软面条等主食。每日保证3-4次奶类喂养,母乳不足时可选择强化铁配方奶粉。避免单一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模式,每餐需包含主食、蛋白质和蔬菜水果三类食物。
在同等食量下提升营养含量,如用全脂奶替代脱脂奶,在米糊中添加核桃油或亚麻籽油。制作混合食物如蔬菜肉末粥、肝泥土豆泥等,可将西蓝花、胡萝卜等深色蔬菜与肉类共同搅打。适当使用营养补充剂如儿童全营养素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将每日食物分为5-6次少量喂养,每次间隔2-3小时。采用小碗小勺控制单次进食量,避免强迫喂食。餐间可提供香蕉、蒸苹果等易消化加餐。对于拒食宝宝可采用游戏互动方式引导进食,保持就餐环境轻松愉快。
重点补充铁、锌、维生素A/D等易缺乏营养素。动物肝脏每周2-3次,每次15-20克制成肝粉拌入辅食。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维生素AD滴剂等制剂。含铁丰富的红肉应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促进吸收。
每月测量体重、身长并标注在生长曲线图上,评估追赶生长速度。记录每日进食种类和量,定期进行血常规和微量元素检测。如连续2个月体重无改善或出现水肿、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乳糜泻、先天性代谢病等器质性疾病。
家长需保持喂养器具清洁,制作辅食前充分洗手,食材现做现吃避免隔夜。建立规律的进食作息,固定就餐时间和位置。避免用零食替代正餐,限制果汁等高糖饮品。对于食欲差的宝宝可尝试改变食物造型,如用模具制作卡通饭团。若伴随反复感染或发育迟缓,应完善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等检查。营养不良恢复期需循序渐进增加食量,每周体重增长不宜超过200克,防止再喂养综合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