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耳屎堵塞耳道可通过耵聍钩取出、冲洗法、吸引器清除、滴耳液软化、就医处理等方式清理。耳屎堵塞通常由耵聍分泌过多、外耳道狭窄、不当挖耳、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耵聍钩取出适用于质地较硬且位置较浅的耵聍栓塞。操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在额镜照明下进行,使用钝头耵聍钩沿外耳道壁缓慢进入,避免损伤鼓膜。该方法可能引起轻微疼痛或出血,操作前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局部麻醉。禁忌自行尝试,以免导致外耳道划伤或感染。
冲洗法适合质地松软的耵聍栓塞,常用37℃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滴耳液预先软化3天后进行。使用注射器沿外耳道上壁缓慢注水,利用水流冲击力带出耵聍。冲洗压力需控制在100-150mmHg,鼓膜穿孔者禁用。可能出现眩晕或耳鸣,操作后需保持耳道干燥24小时。
吸引器清除适用于儿童或配合度差的患者,通过负压吸引装置直接吸出耵聍。操作前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吸引压力不超过0.02MPa。该方法可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或耳闷胀感,术后需避免进水2天。外耳道炎急性期禁用此方法。
碳酸氢钠滴耳液是常用软化剂,每日3次、每次5滴,连续使用3-5天可使耵聍膨胀溶解。合并真菌感染时可选用克霉唑滴耳液,细菌感染适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药后需侧卧10分钟,药物可能引起局部刺痛或过敏反应,出现异常应立即停用。
当出现听力骤降、剧烈耳痛或眩晕时,需立即就诊耳鼻喉科。医生可能结合耳内镜检查明确栓塞程度,严重者需在显微镜下清理。继发外耳道炎者需联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伴湿疹时加用地奈德乳膏。糖尿病患者清理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日常应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挖耳,洗头游泳时可用硅胶耳塞防护。油性耵聍体质者每3-6个月可定期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预防栓塞。出现耳闷、耳鸣等早期症状时,可用温热毛巾敷耳促进耵聍排出。儿童出现抓耳行为或反应迟钝时,家长应及时检查耳道情况。清理后1周内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防止气压变化损伤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