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低血糖比较严重可能由胰岛素过量、降糖药物副作用、胰岛细胞瘤、肝肾功能异常、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停用相关药物、手术切除肿瘤、治疗原发病等方式干预。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或未及时进食可能导致严重低血糖。典型表现为冷汗、心悸、意识模糊,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或昏迷。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长期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时注意剂量准确性。
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片、格列齐特缓释片可能过度刺激胰岛素分泌。这类药物半衰期较长,在老年或肾功能不全者中更易引发持续性低血糖。建议改用短效降糖药如瑞格列奈片,服药后需定时监测血糖,出现头晕症状时及时服用葡萄糖粉剂。
胰腺内分泌肿瘤会自主分泌过量胰岛素,引发空腹低血糖反复发作。常伴晨起头痛、行为异常,进食可暂时缓解。确诊需进行72小时饥饿试验和胰腺CT检查,治疗需手术切除肿瘤,无法手术者可服用二氮嗪胶囊抑制胰岛素分泌。
严重肝病导致肝糖原储备不足,肾功能不全影响降糖药物代谢。这类患者低血糖发作时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嗜睡或性格改变。需治疗原发病,肝硬化患者可睡前加餐,肾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格列本脲片等经肾排泄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时,机体升血糖机制受损。常见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突然停药,或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特征为清晨低血糖伴皮肤色素沉着,需终身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应激状态时需增加剂量。
严重低血糖患者应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和速效糖源,如葡萄糖凝胶或方糖。日常饮食采用少量多餐模式,每3-4小时进食一次,适当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比例。避免空腹饮酒或剧烈运动,夜间可食用含蛋白质的睡前加餐。建议定期监测凌晨3点血糖,使用动态血糖监测仪可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所有降糖方案调整都应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