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双氧水洗耳后持续冒泡可能与外耳道分泌物残留、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因素有关。建议停止自行使用双氧水,及时就医检查。
外耳道分泌物残留是常见原因。双氧水与耳垢或炎性分泌物接触后会产生氧气泡沫,若耳道深部耵聍未被完全清除,反复清洗时会持续冒泡。此时需由医生用专业器械清理,避免自行掏挖导致损伤。伴随症状可能包括耳道瘙痒或轻微堵塞感,但通常无剧烈疼痛。
外耳道炎也可能导致该现象。双氧水虽能消毒,但过度使用可能破坏耳道皮肤屏障,引发细菌或真菌感染。炎症反应会产生更多分泌物,与双氧水反应后泡沫增多。可表现为耳道红肿、疼痛加剧或渗液,需通过耳镜确诊。治疗需停用双氧水,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或克霉唑乳膏等药物。
鼓膜穿孔时双氧水进入中耳腔会持续产生泡沫。穿孔可能由外伤、中耳炎或不当清洁导致,伴随听力下降、耳鸣或眩晕。需立即停止冲洗,通过耳内镜检查确诊。小穿孔可能自愈,大穿孔需行鼓膜修补术。日常应避免耳道进水,防止继发感染。
发现异常持续冒泡应尽早就诊耳鼻喉科。避免继续使用双氧水刺激耳道,不要用棉签等物品深入掏耳。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若伴随发热、剧烈头痛或面瘫等症状,需急诊排除颅内并发症。日常注意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可能增加耳压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