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呕吐按摩哪里

2.23万次浏览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腹泻呕吐可通过按摩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内关穴、脾俞穴等穴位缓解症状。腹泻呕吐可能与饮食不当、腹部受凉、胃肠功能紊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呕吐物酸臭、食欲下降、精神萎靡、脱水等症状。

1、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四横指处,是调理胃肠功能的重要穴位。家长可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轻柔按压该穴位,每次持续1-2分钟,有助于缓解腹胀和呕吐。按摩时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不适。若患儿出现皮肤发红或哭闹加剧需立即停止。

2、天枢穴

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两横指位置,左右各一。家长可用食指和中指指腹同时按压两侧穴位,配合轻柔的揉动手法,每次操作2-3分钟。该穴位能调节肠道蠕动,改善腹泻症状。按摩前后可给患儿饮用少量温水,避免空腹操作。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凹陷下三寸,是增强消化功能的常用穴位。家长可用拇指垂直按压该穴,以患儿能耐受的力度为宜,每次持续1分钟。每日重复2-3次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呕吐腹泻。若患儿下肢有外伤或皮疹应避开此部位。

4、内关穴

内关穴在手腕横纹上两寸,两筋之间。家长可用拇指指甲轻掐该穴5-10秒后松开,反复3-5次能有效止呕。此穴位刺激较强,操作时需观察患儿反应,出现面色发白或冷汗时应终止。配合热敷腹部效果更佳。

5、脾俞穴

脾俞穴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家长可让患儿俯卧,用掌根以画圈方式按摩该区域2分钟,能健脾化湿、减轻水样便。操作时注意保暖,避免背部受凉。合并发热或血便时不宜采用此法。

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若出现嗜睡、眼窝凹陷、超过8小时无尿等脱水表现,或呕吐物带血、粪便呈柏油样时应立即就医。日常喂养宜少量多餐,暂停油腻及生冷食物,可给予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饮食。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抹护臀霜,预防尿布皮炎。恢复期可遵医嘱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等药物,避免自行使用止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