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脊柱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生活干预等方式治疗。脊柱炎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晨僵、活动受限等症状。
脊柱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美洛昔康片等缓解疼痛和炎症。病情较重时可能需要使用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或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使用药物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物理治疗有助于改善脊柱活动度,常用方法包括超短波疗法、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水疗和温泉浴能缓解肌肉痉挛,脊柱牵引可减轻关节压力。建议每周进行3-5次物理治疗,配合康复医师指导的脊柱功能锻炼。
严重脊柱畸形或关节强直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常见术式包括脊柱矫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技术适用于神经受压病例。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脊柱稳定性。
中医认为脊柱炎属"痹证"范畴,可采用针灸取穴肾俞、命门、委中等,配合艾灸温通经络。中药熏蒸使用独活、桑寄生、杜仲等药材,内服可选用尪痹颗粒、风湿骨痛胶囊。推拿手法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暴力矫正。
日常保持正确坐卧姿势,睡硬板床并使用低枕。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10分钟。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晒太阳。游泳、八段锦等运动能增强腰背肌力,戒烟限酒有助于控制炎症进展。
脊柱炎患者需长期规范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坚持功能锻炼。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潮湿环境。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监测疾病活动度。出现新发疼痛或活动障碍加重时及时就诊,由风湿免疫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建立治疗信心,保持乐观心态对疾病控制有积极作用。